当前位置: 首页>>政策公告>>教育督导>>督导报告发布

辽源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的通报

发布时间: 2017-05-15 15:45 信息来源:辽源市教育局

各县(区)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国教督办【2015】6号),依据《吉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吉林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教督委办【2016】8号),进一步推进“全面改薄”工作规划目标和年度任务的落实,辽源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于2017年4月20日——27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全面改薄”工作专项督导。通过听取汇报、审核分析数据、实地检查项目学校、问卷调查等形式,从工作进展成效、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公开公示等四个方面对东丰县、东辽县、龙山区、西安区“全面改薄”工作进行了复评。现将复评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做法和主要成绩

  各县(区)高度重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改善了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一)聚焦改薄重点,进展成效显著

  1.加大监管,校园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购置得到保证。各县(区)精心制定项目规划,科学安排项目进程,保证校园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购置工作稳步推进。目前,东辽县、西安区建设项目竣工率已达100%,东丰县、龙山区建设项目竣工率大于全省平均水平,东丰县、龙山区、西安区设施设备购置项目完成率均达100%。西安区2014--2016年累计投资2310万元改造了石河中心小学校、灯塔中心小学校、金河小学等3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投入23.57万元购置体音美器材;新增图书11000册、学生课桌椅600套、教师办公桌椅60套。龙山区2014--2016年共实施10个规划项目,建筑面积8144.38平方米,新建及维修操场面积10120平方米,工程建设总投资1902.22万元;全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仪器设备配备率达到了100%,图书生均册数31册,村小以上班级全部配齐“班班通”一体机。东辽县2014--2016年完成了14个校舍建设项目和3555.8万元的设施设备购置项目。

  2.加大投入,基本教学条件得到保障。全市所有学校不存在D级危房,均实现了1人1桌1椅。教室和宿舍内外墙面平整,无明显尖锐突出物体,室内无裸露电线。教学用房室内采光良好,照明设施完善,光线充足。按国家标准配置了满足教学需求的黑板。图书数量和新增比例符合《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吉教办字【2013】112号)规定标准,小学生均图书达到30册以上,初中生均图书达到40册以上。各校均合理设置了旗台、旗杆,并按规定要求升国旗。

  3.加大建设,学校生活设施得到改善。几年来,全市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生活条件逐步完善,寄宿制学校均实现了寄宿生1人1床位,没有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寄宿制学校和供餐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宿舍区配备了急救箱,食堂满足了师生营养就餐需要,龙山区寿山镇中心小学校投入54.74万元购置了食堂附属设施设备;东丰县、东辽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均建有标准化食堂。各县(区)均配备了开水供应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要求。厕所蹲位设置满足需求,旱厕均按无害化卫生厕所设置,龙山区诚信、龙福两所村小重建了厕所。学校校门、宿舍等关键部位安装了摄像头和报警装置,龙山区寿山镇中心小学校争取资金160万元建设了校园、校车安全监控平台,安装摄像头182个,并与区公安局应急指挥中心联网,实现24小时监控无死角,提高了校园安全技防水平。因地制宜设置满足校园安全需要的围墙或围栏。消防栓和灭火器、应急照明设施均按标准配齐备足,东丰县投入资金41万元为全县52所义务教育学校配备了钢叉、橡胶警棍和防割手套、防刺背心等防爆器材;东辽县乡镇以上学校已经实现校门、宿舍等重点部位监控视频覆盖。农村学校有冬季取暖设施,消除了学生宿舍明火取暖现象,龙山区工农乡中心小学校完成了门窗、暖气等改造项目;龙山区寿山镇中心小学校改变了传统的低效能、高能耗的燃煤供暖方式,采用伊思特储能式智能电地暖系统,可随时掌控供暖时段,实现快速升温,最大限度节约能耗;东丰县通过集中联网、学校锅炉和电热三种取暖方式,实现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供热暖气化。

  4.加快步伐,农村村小工作得到扶持。全市无教学点。各县(区)加强农村村小校舍、体育场地建设,教学仪器配备达到基本办学标准。中心学校做到统筹教学课程和教师安排,优先安排免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到村小任教。各县(区)数字教育资源收放设备配备率达到基本办学标准。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均按100人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

   东丰县出台了《东丰县加强村级小学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真正做到村小办学有章可循,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所有村小与中心学校实现办学“五统一”,即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集体备课统一、教研活动统一、教师培训统一。为确保村小师资质量,各中心校根据需要将招聘的特岗教师统一分配到村小任教。同时在评优选先、职称评聘等方面,对具有在村小工作经历的教师予以倾斜,实行“每工作一年加0.2分,5分封顶”的奖励政策,充分调动教师在村小任教的工作积极性。

  5.加强监督,大班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各县(区)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分流学生,妥善解决了超66人大班额问题,逐步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东丰县下发《东丰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和《东丰县中小学招生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学生学籍管理和学校招生工作。下发《关于调整东丰县城区小学的通知》,通过新建新城小学,改、扩建部分中心校和村小等措施调整学校布局。下发了《东丰县关于深入开展控辍保生工作意见的通知》,加强工作过程管理,2015--2016学年度小学巩固率为100%,初中巩固率为98.2%。东辽县制发《东辽县中小学校平行分班工作实施方案》《东辽县关于按学区就近免试入学的通知》《东辽县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安排意见》《东辽县初中招生入学工作安排意见》,严格执行按学区就近入学政策,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得到解决。根据县城学龄人口变化和交通状况,重新划定了县镇学区,恢复部分村小,调整学校布局。制定出台了《东辽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控制辍学工作的通知》(东府发【2013】]9号),实行辍学报告制度,学年初与各学校签订控辍目标责任书。确定每年3月、9月为动员辍学生返校活动月,小学重点防控隐性辍学,初中获得“基本无辍生班级”的班主任享受与县级优秀教师同等待遇。2015-2016学年度小学巩固率为100%;初中巩固率为98.51%。龙山区、西安区严格执行招生方案,网上注册,就近入学,加大控辍工作力度,落实校长、班主任控辍工作责任制,收到实效,小学巩固率均达到100%。

  6.加大管理,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推进。全市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进展成果显著。数字教育资源收放设备配备率达到省定标准。各学校有可供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教室,满足教学要求。学生计算机配置情况良好,生机比达到省定标准。

  东丰县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校校建有多媒体电教室,至少配有1个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2014年投入资金148.9万元,新增计算机476台,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计算机总数达3426台,生机比达到8.4:1,实现了微机课学生人手一机。为加快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东丰县教师进修学校将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发和使用等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内容,注册并参与学习教师达3200余人。

  东辽县印发了《东辽县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计划(2015—2020年)》(东教发【2015】6号),制定了东辽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2014-2016年,新增班班通设备162套,建成网络教室96个。保证每所中学和中心校建有一间多媒体教室,每所义务教育学校达到10名学生拥有一台微机。东辽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已全部接入宽带网络,网络带宽达到10兆以上,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在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开通学校空间38个,班级空间545个,教师空间2620个,学生空间8996个,家长空间注册数为17972个,2017年底前完成全县所有学生和家长的平台注册工作,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目标。

  龙山区以薄弱学校为试点,优先配置,优先改善提升,农村学校实现网络全覆盖。现积极协调电信部门,实现光纤进校园工程,乡镇学校配齐班班通,保证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不低于城区学校。积极协调网络空间全员注册,通过学区联盟、强弱结对、城乡联谊,取长补短,融合发展,努力实现设施、课程、管理及教师等资源的共享,逐步缩小校际间在办学规模及办学效益上的差距。

  西安区将教育装备作为重点工作纳入改薄五年规划,按照“节俭、实用、够用”的原则,分三年安排资金全面改善教育装备薄弱的现状。截至目前,西安区共投资240万元,为农村小学配备201台计算机、29个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教育信息化设备,使全区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分批对项目学校教师开展了全员培训,重点对学校“班班通”管理员和骨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建立了项目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实行专人管理,落实责任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

  7.加大更新,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各县(区)重视乡村教师队伍素质建设,进一步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努力构建教师常态补充机制,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实现了乡村教师规定学时的各级培训,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得到落实,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升。

  龙山区制定了《龙山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龙教联发【2014】43号)。2014年——2016年,共有47名校长和109名教师进行了交流,实现了在同一学校任职十年以上的领导全部交流的工作目标。落实《关于吉林省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乡镇工作补贴的通知》(吉人社联字【2015】5号)精神,按时、足额兑现乡村教师补贴政策,每年支付70余万元。2016年,为农村学校招聘事业编制教师9名、特岗教师10名,其中体、音、美、科学教师占7人,农村教师老龄化、学科配备不合理问题得到改善。

  东丰县制定下发了《东丰县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东教联发【2014】4号),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完善后勤保障、创新交流模式等措施,不断提高交流质量,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100%实现了交流。

  东辽县取消岗位结构比例设置城乡差别,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东教联发【2014】6号),为校长教师交流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在农村中小学设立“特设岗位”,实行岗位专设、职务特聘、待遇先兑、关系不动等优惠政策,选聘县城内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从事3年以上的教育教学服务。建立农村教师补充工作机制,2014-2016年招聘“特岗教师”180名、“三支一扶”教师31人。

  西安区2014年以来,城区学校向农村学校交流教师26人,支教教师2人,农村上派研修人员3人,调动了广大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依据《西安区教师补充实施办法》规定,从2012年起每年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全区共计招聘39名教师,其中为农村小学招聘教师15名,占招聘教师总数的38.5%;从其它县(区)公开选调教师6名,其中1名安排在灯塔中心校工作。

  (二)聚焦改薄难点,质量管理规范

  新建校舍选址符合国家建设标准要求,抗震设防类别不低于重点设防类,满足综合防灾要求,校舍竣工验收符合规定程序要求。设施设备购置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和要求公开招投标,严把供货关、招标关、检测关、验收关,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龙山区落实改薄建设项目“三高”质量标准,即规划设计高、建设质量高、验收标准高,确保了工程质量。东丰县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面改薄项目管理的意见》,对项目立项、初设、堪察、设计、预算、招标等各项手续明确办结时间。

  (三)聚焦改薄要点,保障体系完善

  各县区严格执行《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和《吉林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校舍及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指导意见》要求,研究部署“全面改薄”工作,相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建设项目办理手续,落实费用减免政策,健全工作制度,资金安排纳入财政预算,加强监管,各项工作进展良好。

  1.加强领导,工作制度逐步健全。各县(区)对“全面改薄”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教育、发改、财政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面改薄”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全面改薄”各项工作。制发实施方案,明确牵头部门和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工作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规划方案和年度计划任务,定期调度情况,研究解决难点问题,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年度项目按期推进。健全落实了项目进展“双月报”制度、年度总结报告制度、项目公示制度、监督检查制度、项目评估制度、情况通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宣传交流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防控制度等9项工作制度。龙山区、东辽县全面排查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测算实际缺口,列出现状和需求清单并编制成册,形成“一校一案”,明确了“全面改薄”的时间表、路线图。东丰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常务会议和县长办公会等专项会议,重点研究“全面改薄”工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改薄”项目建设现场视察、督导,确保了薄弱校改造快速有序推进。

  2.加强监管,资金安排统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各县(区)加强项目统筹和资金统筹,根据项目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需求,依据国家和省相关规定要求,把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按照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规定,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强化项目资金专项审计,保障资金使用安全。东丰县出台了《东丰县全面改薄工程类项目资金拨付管理办法》和《东丰县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建设费用减免优惠政策》,强化项目资金专项审计,保障资金使用安全,严格落实校舍建设费用减免政策,有效降低了“改薄”项目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龙山区在足额落实项目规划承诺建设资金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力保改薄项目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仅寿山镇中心小学校就投入4000多万元,使建成后的学校达到一流水平。西安区投资607.87万元,重点用于灯塔中心校、石河中心小学校的基础设施更新,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办学差距。东辽县落实“免收中小学校舍建设项目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政策,2014年以来共减免各种事业性收费20余万元。

  (四)聚焦改薄焦点,公开公示畅通

   各县(区)主动公开公示,接收社会监督,社会满意度较高。依照《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信息公开公示暂行办法》(全国改薄办函【2015】2号)《吉林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管理工作制度(试行)》要求,公开公示义务教育办学标准、规划建设任务、预算安排、校园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购置进度、实施成效等信息。东丰县利用县教育网站开设的“全面改薄”专栏及政府文件等公开公示“全面改薄”相关内容,使公众全面了解“改薄”情况。对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利益群体开展社会调查。东辽县在东辽教育信息网公开公示“全面改薄”内容,提高了项目公开透明度。龙山、西安两区加强公开公示平台建设,透明操作,接受公众监督;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改薄”成果,让公众知晓薄弱学校发生的巨大改变,切实感受到“改薄”给教育带来的实惠。经综合调查,满意度均达85%以上。

  二、主要问题和整改意见

  “全面改薄”工作加强和改善了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但仍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校园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购置进度有待进一步加快。龙山区工农中心校操场未竣工,东辽县541套电子白板采购任务未完成。

  二是生活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东辽县寄宿制学校都没有淋浴设施,东丰县部分村小冬季仍采用明火取暖。

  三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东丰县部分村小未能实现优质的“班班通”。

  四是教师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龙山区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乡镇教师老龄化,专业结构不够合理。

  相关县(区)要按照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快推进校园校舍建设项目和设施设备采购进程。制定采暖改造计划,加快推进火炉取暖改造和淋浴设施建设。整合各类资金,加大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尽快实现所有学校的优质资源“班班通”。建立健全农村教师补充交流机制,逐步达到乡镇教师结构比例平衡。

                            辽源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17年5月12日

(责任编辑:于丹) [纠错]